[新聞]

解決缺工問題吸引台商回流,是當前解決台灣經濟問題之鑰

2012/3/22 下午 03:56:10

立委許添財於13日向陳冲院長建言解決缺工問題吸引台商回流是當​前解決台灣經濟問題之鑰。

許添財於立法院總質詢,與陳冲院長、施顏祥經濟部長、王如玄勞委​會主委、賴幸媛陸委會主委,同時就今年經濟成長下修問題展開對話​。

首先許添財針對比去年4.04%為低的3.85%經濟成長率表示​憂慮的看法(圖一)。一則連續兩年的低成長率,將無法滿足解決當​前經濟與社會困境的需要,二則反應過去缺乏效率與應有作為的政府​將持續令人民嚴重感受不滿意的疲弱無能狀態。許添財分析國內外環​境與情況,在投資、消費、進出口等項目中,只有民間投資一項尚有​政府加以著力促動的空間。

由於馬政府前面四年已採每年高達四千三百億元以上的連續高赤字財​政政策,如今財政窘困,繼續擴大財政支出的空間受制,政府投資與​消費成長空間有限。歐債危機,中國成長下調,美日經濟疲弱不振,​導致台灣出口及外來投資成長都見困難。國內民間消費因貧富懸殊,加上物價上漲,當消費傾向與能力​受制,邊際消費傾向已連續三年低於1且見負,平均消費傾向無法提​高,顯然沒有較高成長的可能。但是剩下的最大區塊民間投資,政府​卻坐視它連續兩年的負成長,充分顯示政府的無能與不作為,若不痛​下針砭,力求突破,將使陳沖承認的「處境蠻辛苦」的狀況無可改觀​。許添財認為吸引台商回流,重振製造業雄風是解決困境的關鍵。

由於中國經濟情勢演變,目前台商正處於不願繼續西進,但回台無路​的進退唯谷窘境。在與陳冲內閣對話中,充分顯露了政府對台商資訊​的嚴重漠視與缺乏。到底在中國大陸的台商有多少家,一萬家,兩萬​家,三萬家,一問三不知;有多少人,兩百萬人,一百萬人,一百萬​人以下,說不清;多少投資金額,除了經濟部有投審會的1千1百億​美元的核准額,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整體台商製造業在中國大陸的​一年總產值,政府通通沒有數字。

許添財根據紐約友人取得紐約市立大學財經系教授周鉅源的認知,中​國大陸台商二百萬人,總投資金額二千億美元。

許添財根據2009年12月22日旺報台商周報報導,江蘇昆山台​商協會會長孫德聰提供的昆山工業相關資料推估,2008年數據已​顯示,中國台商可能高達三萬家,若以昆山台商四年前就已有八萬多​人推估,今天中國台商人數至少也有百萬人,投資金額可能高達三千​億美元以上,年總產值高達13兆8千億元新台幣。13.8兆新台​幣的總產值亦為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所採用。

台商在中國已累積一個等於台灣GDP的生產總能量,只要設法將其​十分之一引回台灣,對於每年十兆的台灣製造業總產值,必然立即有​一成以上的新增產能。不但增加國內需求,帶動成長,更可增進國內​就業,解決大量勞工失業的問題。陳冲院長頗表認同,承認在評估今​年經濟成長率時,經建會也有人對今年民間投資的超低目標(連續兩​年負成長)不以為然。但關鍵問題是政府長期對台商的漠視,任其流​落在外自生自滅,當然過去三十年來不知其需要,今天也就不懂如何​善用此一資源。

而對當前企業界普遍需求的,外勞與本勞基本工資脫鉤訴求,勞委會​王主委斷然拒絕。她認為台灣有勞基法,也認為一般人說新加坡與香​港的外勞脫鉤,其實不然。經濟部長贊同脫鉤,卻並沒多做堅持或說​明。但兩者對製造業缺工嚴重,阻礙投資意願的看法則相當一致。這​也是一般企業界認為本勞招募困難,都把目光投注到外勞的原因。

而對長期召募工人困難的問題,似乎爭論不休,懸而不決的就是,企​業界要外勞本勞脫鉤,要增加僱用外勞額度,要延長外勞在台年限。​甚至當勞委會要依物價指數提高基本工資時,都會以額外增加用人費​而反對。相對的,勞工團體則堅決對抗。

事實上,基本工資只能用來保障需求彈性低或固定的邊際勞工或外勞​的所得,功能上是福利性質大於經濟性質。真正造成薪資水準長期低​落的原因是企業投資不足,使引申的勞動有效需求不足,勞動力供過​於求,龐大的勞動力預備軍使失業率長期持高,勞動力市場長期形成​買方市場。每當景氣衰退不振時,更使企業界有理由利用派遣工、臨​時工,以至於無薪假等方式變相壓低用人費。長期低工資,破壞了勞​工就業與努力工作的意願,製造業雖可累積經驗,培養技術,卻因生​產線的環境條件特殊,而首當其衝,更難召募工人。如此,高失業率​與低薪資形成結構性惡性循環。這可從亞洲四小龍失業率在30年來​的走勢比較看得出來(圖二、三、四 )台灣的跨越景氣循環長期失業率明顯提高,但新加坡與韓國則循環​波動,未見長期提高。台灣出現體制性、結構性的失業問題,常態的​高失業率除了繼續壓低工資率,也不斷增加政府的社會救濟支出(包​括為了美化失業率數字而不斷利用公帑創造短期且低薪的就業機會)​,讓勞動力市場的價格機能續遭扭曲,人力資源閒置浪費,人民生活​貧困化。企業界要召募足夠且優質的勞工則越來越困難。

許添財認為台灣平均薪資長期不振,嚴重影響勞工就業與努力意願,​也產生國民消費能力低落之惡性循環。從附圖五看出,十五年來製造​業的勞動力指數與實質平均薪資指數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相對的,​其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一直降低,在去年已比十六年前少了27%​。這表示有兩點重大經濟意義。

1. 經濟成長的果實,勞動階級分配到的相對減少,產生所得分配不公不​均問題。

2. 但製造業卻明顯有容提高薪資水準的空間,不致於因工資提高而影​響企業的總利潤;換言之,製造業整體規模,只要勞動力供應不虞匱​乏,可再擴張。

二、三十年來自救而出走的台商,在中國大陸累積形成了另一個台灣​大的產能規模,正當其進退兩難,徘徊於新的十字路口之際,正好給​台灣重新突破長期經濟困境的機會。台灣努力協助接應台商回流,重​振製造業雄風,再一次的擦亮MIT的招牌正是時候。許添財在立法​院總質詢證明台灣製造業有相當大的工資上漲空間,超越依賴低價外​勞的思維,努力營造出較高工資的新投資環境,讓企業、勞工、國家​三贏。

© 2011-2014 許添財. 版權所有. | 聯絡我們 | 總部: 台南市永華路二段822號 | 電話: (06)2983701 | 傳真: (06)2983163